网站首页 > 活动荟萃 > 活动荟萃

以以建自主学习课堂为重点,深化全新教育

【时间:2012-12-19】【阅读:3908次】

(一)

为创建主动适应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,针砭现行教育实践不能立足未来,与时俱进的弊端,安庆市一批对基础教育情有独钟的教育工作者,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反复学思与对教育实践的深切感悟,于2003年正式提出了“全新教育”的概念。

“全新教育”就是以“面向全体,自主发展”为本质特征的教育。她从“学生”这一概念的本质是学习生的能力,生的智慧,生的价值出发,坚持教育起点的“有教无类”,力求不放弃任何一位可以学习的学生;坚持教育过程的“因材施教”,直面差异,从学生视角与实际出发,通过重组教材,重建课堂结构,实施寄宿制、小班制与高效课堂,运用人文与科学建构全新的学校质量管理体系,以唤起自信,激发兴趣,养正习惯,发展能力;坚持教育目标的“人尽其才”,努力促进每一位学生自主获得“应有”发展,使之“变成他自已”。这是主动适应社会变革与学生自身发展的“全纳教育”。

在明确“全新教育”内涵的基础上,组建了以罗小伦、高光煌、章能全、曹长德、詹根连、任其平、吴明时、张良俊、章老全、刘月友等为核心的“全新教育研究”的课题组,制订了《面向全体学生,促进自主发展——关于建构全新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计划》,经申报、批准、立项,列入了安庆市教育科研课题。

为探究“全新教育”,在市、区教育局与菱湖公园的大力支持下,于20046月经大观区教育局批准,开办了安庆全新学校。

安庆全新学校,以建构全新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为己任,以创建精品初中为切入点,以“留守学生”为研究对象,以教育科研为抓手,经八年的砥砺办学:

1、确立了办学的主导理念,将“以学生发展为本,创建主动适应于学生发展的教育,促进学生主动适应于社会发展”作为办学的主导育理念,凝聚师生意志。

2、制定了质量方针。在“为每一位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变革与终身发展奠定人格成长,学力发展与个性张扬的宽厚基础”的质量方针指引下,努力把全新学校办成优质的特色学校。

3、致力于打造全新的师资队伍。为建立与时俱进的科研发展型师资队伍,学校充分运用民办这一体制,以建立并持续完善全员聘任制、校内职级制、岗位责任制与结构工资制为机制,以建构“全新教育”模式为共同愿景,持续深化教师的角色、权利与义务等职业意识,力倡献身、求真、合作、创新。在艰难创业与教育实践中,形成了较为坚强有力的校领导核心与较为稳定的、有高度敬业精神、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。

4、坚持德教为先,力建赏识机制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依赖长辈、怕苦厌学、以我为核心、不会独立生活与诸多不良习气,学校坚持把强化自强、乐群(即共生、共存、共发展)、“规则”与“适应”意识,养成良好的生活、做事、合作与学习习惯,贯穿于学校一切教育、教学与生活管理过程的始终;通过精选班主任与生活指导教师,健全共青团、学生会、班委会等学生组织与制度,深入开展“学先进,创‘三好’,建文明班级与宿舍”活动,加强班级与宿舍建设;通过坚持每周一次的“升旗”仪式,以“思品”、“弟子规”与社团课程为主导、各学科全面渗透,心理沟通与辅导,引导学生在学知明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;通过构建赏识机制,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与集体作用,促进其自己管理自己

5全面建构质量保证机制。为使正在探究的全新教育是优质教育,办学伊始就抓住“质量”这一生命线,从构建现代教育机制入手:一是坚持教育起点的“有教无类”,这既是学校开办时的客观要求,更是从事全新教育研究的必须;二是实行寄宿制,为适应集学校、家庭、社会教育于一体,融教育、教学与生活管理于一炉,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基本体系;三是实行行小班制,先后把班额控制在20人以下,25人以下,25人左右或30人以下,这虽然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成本,但也为保证教育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;四是直面学生的严重差异,从学生的实际与视角出发,通过重组教材,实施分层教学,分类指导,坚持教育过程的“因材施教”;五是运用科学与人文,即运用ISO9000族国家标准(等同使用的国际标准)与以“人的发展为本”的理念,初步建立了全新的质量管理体系。

   6、确立了新的发展基地。为适应发展与扩大实验研究样本的需要,在国家提高办学条件,实施校安工程的新标准下,历时两年,跑遍市内四个区,察看了近四十个单位,终在财职校的支持下,选定了新的发展基地。

(二)

正是经上述卓有成效的努力:

一是使全新学校有了适度发展。在校生由开办时的2个班20人,到2009年底的5120人,再至20126月的8个班220余人,使生源在现行条件下得以饱和。这在市区民办初中日渐萎缩甚或停办的形势下,还能有所发展,实是不易。

二是挽救与培养了一批学生。这所曾被《安徽青年报》记者在头版头条发出的报道中称之谓“专招后进生的学校”,在开办的前几年,基本生源的确是被各类学校遗弃了的一批孩子。他们中,有的长期沉湎于网吧;有的结伴闲游放荡于城乡;有的与家庭对抗,令父母无计可施;有的初中名义上已毕业而实际的文化水平还不及小学三、四年级学生,因不能打工又从初一重读……就是这样的一批学生,来本校学习坚持到毕业的,思想道德素质、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都得到了整体提升,基本上也都顺利地升入了普高。

在挽救一批后进生的同时,也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。这从七届毕业生,特别是近三年在市区参加中考所取得的成果便可看出。2010年中考,我校在市区参考的36所学校中,七门学科平均分居第一、二名的达4门学科,居前三名的达6门学科,并以602.31分的生均总分居市区第三名,还出现了总分没有低于450分以下的现象,这在我市现在还没有任何一所其他中学能够办得到。2011年中考,又以优秀率与生均总分均居市区第三名,而荣获市教育局颁发的“二等奖”。今年中考在市区的位置,目前虽然尚不清楚,但同本校相比,仍有两个亮点,一是进安庆一中的学生数有望达10﹪,这是个重大突破;二是总分在600分以上的已达参考人数的6167﹪,又创新高。

正是因为在这所全新的校园里,那些曾被遗弃的孩子,逐渐成了“学习的主人,生活的强者,守纪的模范,环境的卫士”,走进了理想的高中校园,从而出现了近两年来不愁生源的现象。

三是教科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遵照《建构全新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计划》,已完成了以“面向全体,自主发展”为本质特征的全新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的建构。在实验研究中,注重了对理论的思考与总结。继《面向全体学生   促进主动发展——关于建构全新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》,先后入选《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》(北京:人民日报出版社,2005.12),《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精选(华人卷)》(北京:世界文献出版社),并荣获“中国教师报”、“发现杂志社”颁发的“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”,“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”颁发的“世界重大学术成果‘特等奖’”,又先后在国内外发行的中文核心学术期刊《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》、《中国教育发展研究》等杂志上发表了《教育应“与每个个人的发展相一致”——对相互关联的三对教育概念的再认识》、《对建构中小学教育保证机制的构想》、《以人文与科学建构全新的学校管理》、《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三大要素》与为全新教育而砥砺——安庆市民办全新学校实施科研兴校的初步体验》等论文。在长期思索与反复实践的基础上编著的长达33.5万字的《科学建构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指南》一书,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后,现已纷至北京大学、中国科技大学、上海财经大学、中国石油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山东大学等数十所院校的图书馆与进入台北书市。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探究的初步成果,已得到了部分理论界的认同。

与此同时,“核心要素”校本教材已着手编撰为配合即将启动的《在实践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》的课题研究,现已编撰了全套各六册计200余万字的《国语精华》与《初中写作指导》。

也许正因如此,中央教科所主办的《教育文摘周刊》曾多次提出拟在第一版以整版篇幅介绍我校,

我们均以学校规模过小、成效只是初显而予以婉拒。   

四是坚定了科研的方向与信念。由是使我们深信:“全新教育”,不论其建构模式与呈现形式如何纷呈,但究其本质特征,即面向全体、自主发展而言,乃是我国与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走向。实施对全新教育的研究,建构“适合于所有学生发展”的教育,具有其现实与深远的意义,从而进一步坚定了科研的方向与信念。

值此学校有了初步发展,教科研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:

学校不会忘记罗小伦、高光煌两位顾问,四处奔波,为建校解忧,为科研排难所作的卓有成效的努力;不会忘记课题组全体成员为端正办学方向,深化科研所付出的心血;不会忘记市关工委,市、区教育局,市教研室与市菱湖公园的有力支持;不会忘记朵涌、吴功华、张宗艮、舒天乐、丁无双等同志的竭力帮助……

学校不会忘记曾经和正在全新学校默默耕耘,忘我育人,创造性工作的校领导与教职工,是你们以对学生的大爱,以对教育的赤诚,使人类对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诉求,正一步步走向理想的现实。

在此,向为全新学校的创建与发展予以支持和努力的社会各界与朋友,向曾经和正在全新学校工作的全体教职工,特别是一直担任或多年担任毕业班工作的教师们,致以由衷的感谢与崇高的敬意!

(三)

我们确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但由于,一则已取得的成果距全新教育模式的建成还相差甚远。二则在探究全新教育过程中,已遇到了诸多挥之不去,绕开不成,必须面对的诸多问题。如:我们虽已感悟到确应坚持德教为先,然而怎样做才能有效地置育人于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?德教不宜采取“运动式”或“说教”,需学科渗透,润物无声,然而怎样才能如春风化雨,“渗”之无痕,“润”之有效?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然而怎样才能在校园内创造出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”的情境?赏识虽是人性的需要,然而“没有惩罚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”,二者怎样有机结合,才能使之有效共振?在实施德育管理中,当应坚持德治为主,然而如何辅之以法治与人治,使之相得益彰?面对有差异的学生(即使班额很少,甚或实行走班制),如何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,最终“成为他自已”?学习是学习者自已的事,他人是无法替代的,然而当你选用了种种“吊车”,就是“吊”不动他的积极性,甚之越“吊”越对立,最后一走了之,怎么办?……凡此种种,均亟待我们一一转化为课题而予以研究和解决。三则,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,当前骄人成绩的取得,还是汗水重于有效策略,精神替代科学之规。

       四则,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,要创造出与时俱进的全新教育,更是任重而道远。

古人云: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要在下一个五年规划的指导下,做好每一学年的工作。据此,20122013学年度学校工作的基本思路是:在深化面向全体的基础上,分层教学、分类指导有新的突破,为全面建构“自主学习”高效课堂模式拉开序幕,使教育质量稳中有进。其主要的目标是:

1、在校生达10个班270人。

2、学生的四大“意识”,五个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有明显提高,无安全事故,起动《发现  遵守  完善——关于强化规则意识教育的实验研究》。

3、教育质量稳中有进,第八届毕业生中考平均总分达610分,优秀率达45﹪,合格率达95﹪。

4、在形成致力于课堂改革的浓厚氛围中,开始实施《激趣  启思  导疑  引证——关于建立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》与《在实践中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——关于建构语文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

为此:

1、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转变观念,解放思想,增强改革意识。

2、形成以事业为重,善于合作,勇于创新,勤于管理的团结高效的领导集体。

3、在按照确定的目标逐步提升全新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过程中,以增强育人为本、德教为先、科研兴校为重点,弘扬敬业精神,进一步提高教职工专业素养;完善“四制”,理顺年轻教师职称评定、工资定级、档案管理等关系;继续调升工资,改善教职工待遇。

4、坚持德教为先,以学生发展为本。

1)把关爱学生生命贯穿于学校一切活动之中,事事、时时、处处置安全于第一位。

2)切实抓好并完善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,提高教育效果。

3)以政思为主,各科渗透,并将其贯穿于一切教育、教学、生活与管理的全过程,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与实践活动中,形成积极的情感、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。

4)以强化“四个”意识(即“规则”、?“乐群”、“自强”与“适应”)与养成“四个”方面(即生活、做事、合作与学习)的良好习惯为基本内容,持之以恒地抓紧、抓好养正教育,逐步形成初一规范言行,初二合作学习,初三自主发展的新格局。

5)加强班主任与生活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,不断增强其角色意识,提高其履行职责的能力,依靠班委会与全班同学,宿长和住宿学生,抓好班级建设与宿舍管理。

6)建构赏识型机制,深入开展“学先进,创三好,建文明集体”的教育活动,通过坚持标准,按时检查、总结表彰,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,不断提高创建质量。

7)充分发挥共青团、学生会、班委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,加强对团员与学生干部的培养与教育,

依靠学生干部与学生骨干带领学生,最终实行学生自己管理自己。

8)有效借助安师院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力量,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,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。

5、以科研为抓手,以重组教材,建构“自主学习”高效课堂为重点,深化分层教学,分类指导。

1)以学习修订后的课标为契机,深刻认识本学科性质、理念与设计思路;在整体上把握教材结构的基础上,明确其源流;从学生实际出发,立足于初中三年,整体设计教学方案。

2)组建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理综、文综与体艺教研组,建立备课、教研与相互听课制度,落实每次活动的内容、目标、时间与地点,提高效率,确保质量。

3)立足于建构“自主学习”的高效课堂模式,正确处理两个交互主体的关系,充分相信和依靠学生;坚持先学后教,“不愤不启”、“不悱不发”;科学选择教学策略,在现代互联网背景下,充分运用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,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,优化教学过程;致力于“激趣、启思、导疑、引证”,以唤醒学生自信,激活学习兴趣,形成良好习惯,发展自学能力。

4)以学生发展为本,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,在落实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与基本思维的基础上,丰富社会实践,强化能力培养,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、实践能力、创新能力。

5)在寄宿制、小班制的条件下,仍应直面差异,坚持分层教学,分类指导,务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。

6、高度重视体艺与信息课程,确保教育质量。

1)坚持不懈地抓好早操、课间操与眼保健操,确保动作正确、整齐、到位,确保操的质量,以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。

2)按课标要求,上好每一节课。

3)按学校要求,组织好课外活动;积极创造条件,举办小型运动会。

4)结合节日,力争每学期开展一次文娱演出,绘画展览和计算机操作比赛。

    本学年是实现下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。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。”让我们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,乘胜前进,夺取新的开局年的全面胜利,为最终建成全新教育模式拉开新的一幕。